欢迎访问 郑州金百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
您暂无未读询盘信息!
咨询热线:

400-008-6836

新闻中心

健康新知——益生菌是怎么**的?

所属分类:益生菌科普讲堂    发布时间: 2022-04-15    作者:admin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日前,来自巴西圣卡米洛营养中心的研究人员从817篇文章中筛选出与PICO标准相关的14篇进行综述,发表在《Clinical Nutrition》杂志上。综述归纳了此前研究中发现的一些细菌菌株能减轻体重和肥胖的效果。另外作者还提出了其中可能的机制:GM能够调节宿主新陈代谢,不仅能影响人体能量平衡,还与肠屏障功能和全身性的轻度慢性炎症有关。

小科普 >>>

肠道微生物群(GM)可以被定义为由居住在人类肠道中,看起来对人体无害又无益的微生物所组成的集体,主要由两类细菌——拟杆菌和厚壁菌,以及一些放线菌、双歧杆菌等构成。

PICO标准:P—肥胖/超重;I—益生菌/乳酸菌/双歧杆菌;C—未应用;O—体重减轻/体重/身体成分/腹部脂肪组织/身体脂肪分布。


GM影响肥胖的机制

大量研究发现,患有肥胖症的人GM构成和正常人相比,厚壁菌数量更多,而拟杆菌数量偏少,厚壁菌与拟杆菌的比例可能影响人体的能量吸收效率和脂肪转换效率。

肠道菌群能"变废为宝"|不同的肠道菌种可以通过将不可消化的多糖(如膳食纤维)转化为短链脂肪酸(SCFA),是调节能量摄入和宿主代谢的重要机制。SCFA包括乙酸盐、丁酸盐和丙酸盐等等,既是肠黏膜细胞的能量底物,也是饱腹感和食物摄入的调节剂。它们能够激活肠上皮细胞中的受体,从而减缓胃动力,抑制肠蠕动,减缓肠道传输,使食物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变长,营养也吸收的更加彻底,并且还能增加饱腹感。

"宝物"的剩余价值|SCFA的合成除了有减少食物摄入量的效果之外,还能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新研究还发现,特定的肠道微生物分泌的代谢物可以将白色脂肪细胞(储存能量)转化为米色脂肪细胞(消耗能量),达到消耗能量的效果。

小科普 >>>

短链脂肪酸(SCFA)也称挥发性脂肪酸,通常由 1~6 个碳原子组成,由厌氧菌利用纤维等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生,主要为乙酸、丙酸、丁酸等。SCFA可以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是调节代谢和免疫的关键机制。